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旱灾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乡旱灾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我乡抗旱能力,制定本预案,以便提高乡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在干旱发生时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实现科学抗灾、减灾,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争取最大程度的抗旱胜利。
1.2编制依据
1.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
2.依据《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方法(试行)》,《报旱制度》、《报旱标准》等。
1.3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我乡抗旱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负责。
3.抗旱工作以保证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抗旱工作按照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顺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分阶段、分地域,有针对性地采取抗旱措施。
6.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洪水资源,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7.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我乡总体抗旱预案,适用于全乡范围内的旱情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情况
尼西乡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北部,北与本市东旺乡、格咱乡山水相连,东接建塘镇,南邻五境乡,西以金沙江为界与德钦县奔子栏镇夺通村隔江相望,西北与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毗邻。介于东经99°20′~99°37′,北纬27°48′~28°48′之间,居于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地段,南北直线距离67千米,东西直线距离19.5千米,幅员84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崩书塘,海拔3160米,距县城37千米。下辖幸福、新阳、汤满、江东4个村民委员会,47个村民小组。2018年,全乡共1306户,总人口达6847人,藏族人口占98.56%。
尼西雄踞雪山丛中,山高谷深,北有巴拉格宗、冈共喀,中有崩赤,东有杂久、下久,南有岗木、错母目、冈火诺,193座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林立境内,每5平方千米有1座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金沙江和岗曲峡谷深切于海拔2500米以下,环绕乡境西部和北部,雪山峡谷,雄奇险峻。
尼西乡位于三江褶皱系收敛部东缘的过渡带,褶皱、断裂发育,加之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地层的变质作用比较明显,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均不同程度遭受变质,但一般变质程度较低,表现为碎屑岩类变质成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碳酸盐类变质成结晶灰岩等。岩相为典型的地槽过渡到地台型的过渡沉积,因而,除少量铜、银、铁及变质较低的褐煤外,矿产资源较少。
尼西是香格里拉市境内金沙江河谷中最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7月平均气温13.9℃,1月平均气温零下2.9℃,年平均气温6.2℃,年降水量520毫米,无霜期124天。但因地形的垂直立体分布,最高点为巴拉格宗雪山海拔5545米,最低点为金沙江边江东村美丁海拔2100米,海拔高差3345米,垂直立体气候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有河谷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加之地形复杂,小气候、小环境交错镶嵌,“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植被、土壤、动物、植物、农作物、畜禽品种均呈立体分布。这里山谷风盛行,加上巴塘低涡影响,在干旱肆虐的同时,又常遭暴风雨及冰雹袭击,除极端气候灾害外,地震灾害亦时有发生,历来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全乡由干热河谷、二半山区、高寒山区三种气候形成,境内有汤满河、岗曲河2条金沙江支流。
2.2旱灾概况
2.2.1旱灾概况及发展规律
干旱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由于较长时间内降水偏少,因水分致使气候干燥,土壤失墒严重,对农作物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造成影响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危害程度,将干旱划分为:春旱(3月—5月)、春夏连旱(4月—6月)、夏旱(6月—8月)、伏旱(7月中旬—8月中旬)、秋旱(9月—11月)、冬旱(12月—2月)六类。确定干旱的标准以两次透墒雨之间的日数和降水偏少的百分数为指标。透墒雨的标准为:春季≥15.0毫米,夏季≥25.0毫米,秋季≥15.0毫米,冬季≥5.0毫米。两次透墒雨之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60%即为干旱,衡量一个地区气候干湿度的指标用干旱指数表示,其物理意义是指多年平均可能蒸发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比值。
2.2.2旱灾的危害
根据资料分析与我们实际调查,在干旱发生时,兼有大风天气出现,由于干旱所导致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造成发育不良或作物枯萎、枯死及播种不能出苗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干旱是危害面积大、区域广的自然灾害。
春旱:高寒区正是春玉米的播种期,一遇到春旱,土壤失水严重,造成播种迟缓、缺苗严重,对生产影响很大;中温区则是间套玉米的出苗期,如遇干旱,造成严重缺苗,影响全年粮食产量;低热区则是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如遇干旱造成抽穗困难或小花不育而减产。
夏旱:夏季降水量多,但因降水变率大,雨量分配不均,往往由于极峰微弱或由于盛夏时期常受副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几天不下雨就会出现旱象。6月份的干旱主要影响回茬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播种,在中温区正是小麦的灌浆期,这时的干旱则会造成高温迫熟,使小麦籽粒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伏旱:此时正是玉米抽穗、灌浆的时期,也是其它秋粮作物生育过程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干旱,气温增高,空气干燥,造成玉米抽雄困难而形成群众说的“卡脖子”旱,或玉米雄花虽能抽出,但因气温高,形成“晒花”造成授粉不良而减产,严重时则是玉米颗粒无收。
干旱发生时,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特别对山区农村影响明显,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还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旱灾使水资源量减少,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3主要抗旱减灾措施
(1)提高现有工程的抗旱效益,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抗旱工程建设。
(2)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
(3)发展旱地农业技术,建立农业抗旱耕作、抗旱栽培新体系。
(4)搞好水资源调配,优化配置水资源。
(5)启用以科技为基础的非工程性抗旱技术与措施:人工降雨、打井建坝、拦沟截水等。
三.指挥体系及职责
3.1指挥体系
香格里拉市尼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乡范围内的抗旱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指挥长:李金华 尼西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指挥长:廖学勤 尼西乡人民政府分管副乡长
成员:水利水电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民政、党政办、乡国土和村镇服务中心、乡财政所、乡林场、乡派出所、供电所、乡卫生院、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
由尼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3.2职责
(1)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负责抗旱工程建设的资金计划安排,储备充足的抗旱物资,保证抗旱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协调抗旱防旱工作,负责水工程调度,统一合理调配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及时调处水事纠纷。
(2)乡派出所:负责维护全乡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和干扰抗旱工作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运送抗旱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因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3)乡民政:负责组织对灾区的情况了解,视情分析灾情、正确评估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为乡党委、政府和乡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协助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全乡灾情情况上报工作,协助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全乡灾情情况上报工作,灾区度过应急期和过渡期后,负责对造成基本生活昆明的受灾群众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
(4)乡财政所:负责积极筹措资金,搞好调度,确保划拨的抗旱资金及时到位。
(5)供电所:负责电力调度,确保各类抗旱机具能满负荷、连续安全运转。
(6)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加强抗旱抢墒播种的技术指导,为农业改种补种提供技术和种苗供应服务,搞好病虫害的防治,统计核定农业旱情。
(7)乡卫生院:负责全乡人畜饮用水源的水质检验,防止因水质问题影响人畜健康的事件发生,旱灾地区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8)乡林场:负责森林防火和林场生产安全及林业抗旱保苗工作。
(9)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保障抗旱信息畅通。
(10)武装部职责:负责组织人民解放军战士和民兵参与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守护重点工程,维护灾区秩序,保证灾区的各种高发设备和设施工作;抢救灾民的财产和装御、运输、压运各种救灾物品;负责灾区灾民的财产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安全。
(11)乡扶贫办职责:负责协助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使灾区群众的返贫率降到最低。
(12)其他指挥部成员部门,除负责本系统的抗旱工作外,并按照指挥部安排完成其它抗旱工作。
四.预防及预警
4.1预防
4.1.1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
旱情监测由乡国土和村镇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掌握旱情动态,土壤失墒情况和农作物受旱情况。及时报告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月报告制度;旱象露头后,加密观测次数,每周报告一次;发生严重旱情时,每三天报告一次。
4.1.2预防措施
(1)抗旱设施维修
水利水电服务中心应经常加强抗旱设备的维修养护,确保抗旱设施正常运行。应于每年春季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渠道清淤,疏通水路,保证抗旱之用。
(2)供水调度方案
根据旱情的不同程度,首先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根据旱情严重的程度,限时限量供水。
4.2预警
4.2.1干旱预警
根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制定我乡旱情预警等级标准:
(1)不同季节农田测墒深度表:
播前及苗期 | 发育前期 | 发育中期 | 成熟期 |
0~20厘米 | 0~40厘米 | 0~60厘米 | 0~60厘米 |
(2)土壤墒情旱情等级划分表
干旱等级 | 轻度干旱 | 中度干旱 | 严重干旱 | 特大干旱 |
土壤墒情W(%) | 60>W≥55 | 55>W≥45 | 45>W≥40 | W<40 |
无效降雨日 (天) | 15~25 | 26~40 | 41~60 | >60 |
4.2.2干旱预警发布
将我乡干旱等级划分为四级,并确定相应的干旱预警级别为四级预警。即一级预警(特大干旱)、二级预警(严重干旱)、三级预警(中度干旱)、四级预警(轻度干旱)。
(1)特大干旱为一级预警,预警颜色为红色,由乡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并以文件方式和电视广播等通告全乡。
(2)严重干旱为二级预警,预警颜色为橙色,由乡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并以文件方式和电视广播通告全乡。
(3)中度干旱为三级预警,预警颜色为黄色,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并以文件方式和电视广播通告全乡。
(4)轻度干旱为四级预警,预警颜色为蓝色,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并发文通告。
五.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1)按旱灾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2)进入干旱期间,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水情、雨情、旱情、灾情,并实施相关的应急预案。
(3)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4)干旱灾害发生后,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乡党委、政府报告情况。
(5)因干旱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次生灾害时,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并及时报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乡党委、政府。
5.2一级预警响应
5.2.1工作会商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墒情报告后报乡党委、政府,乡党委、政府主持召开抗旱工作会商会议,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分析旱情发展动态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启动抗旱预案,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救灾紧急通知,要求各行业,各站所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5.2.2工作部署
乡政府宣布进入特大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动员所有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协助灾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并及时派出相关人员组赴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动员旱区紧急抗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跟踪旱情、灾情,对旱情灾情及时报送,并做好旱情预测和重点工程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及要每天向乡指挥部报送旱情、灾情信息,乡指挥部每天发布《旱情通报》,报道旱情及抗旱措施。
5.2.3部门联动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站所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抗旱工作需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抗御特大旱灾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1)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抗旱工作情况;向乡党委、政府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站所投入抗旱。
(2)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将市气象局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及时通报各村委会。
(3)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灾情,向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及作物的受灾情况。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指导灾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
(4)水利水电服务中心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市城区用水,采取应急限水措施和调水措施。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
(5)财政所及时下拨紧急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地区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
(6)民政会检查核实灾情,及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7)卫生院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证饮用水安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8)利用微信、宣传册等各种宣传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传工作。
(9)其它各站所按照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5.2.4协调指导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全乡的抗旱工作,抽派干部赴抗旱第一线,督促指导抗旱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配置水资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商,制定合理调配水源措施,严格计划用水,加强节水措施,制定高耗水行业关停或限水计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旱情情况,请示抗旱指令。
5.2.5方案启动
当发生特大干旱时,按照抗旱预案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各站所要为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供应及电力供应,乡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要组织抗旱服务队到抗旱一线,维修抗旱设备,运送抗旱器材,搞好后勤服务。启动特大干旱水量调度方案:在水源保护区应急打深井,补充地表水;全力开动所有灌溉工程,积极提、引、蓄;对山区无水源地区实行应急送水,保证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启动特大干旱节水限水方案:农村灌溉水定额降低20%;限制或者暂停洗车、浴池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限时或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另外根据气象条件,积极组织人工降雨工作。
5.2.6宣传动员
抗旱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审核发布。信息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等途径,采取微信平台、宣传册等方式,宣传抗灾救灾情况,宣传抗灾救灾政策和方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法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依法进行抗旱。
5.3二级预警响应
5.3.1工作会商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报乡党委、政府并召开抗旱工作会商会议,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参加,分析旱情发展动态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启动抗旱预案,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救灾紧急通知,要求各行业,各站所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5.3.2工作部署
乡政府宣布进入严重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动员所有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协助灾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并派出相关人员赴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跟踪旱情、灾情,对旱情灾情及时报送,并做好旱情预测和重点工程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向市指挥部报送旱情、灾情信息。
5.3.3部门联动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站所筹集、调运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村委会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的稳定。
(1)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旱灾情消息,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抗旱工作情况;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站所投入抗旱。
(2)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市气象局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及时通报各村委会。
(3)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灾情,向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及作物的受灾情况。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指导灾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
(4)水利水电服务中心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市城区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
(5)财政所下拨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地区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
(6)乡民政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核实灾情,及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7)卫生院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证饮用水安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8)利用微信、宣传册等各种宣传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传工作。
(9)其它各站所按照乡抗旱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5.3.4协调指导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全乡的抗旱工作,抽派干部赴抗旱第一线,督促指导抗旱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配置水资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商,制定合理调配水源措施,严格计划用水,加强节水措施,制定高耗水行业关停或限水计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旱情情况,请示抗旱指令。
5.3.5方案启动
当发生严重干旱时,按照抗旱预案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各站所要为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供应及电力供应,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要组织抗旱服务队到抗旱一线,维修抗旱设备,运送抗旱器材,搞好后勤服务。
启动严重干旱水量调度方案:在重灾区根据可开采水量,应急打井,补充地表水;全力开动灌溉工程,积极提、引、蓄;对山区无水源地区实行应急送水,保证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启动严重干旱节水限水方案:农村灌溉水定额降低15%;限制或者暂停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另外根据气象条件,积极组织人工降雨工作。
5.3.6宣传动员
抗旱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审核发布。信息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等途径,采取微信平台、宣传册等方式,宣传抗灾救灾情况,宣传抗灾救灾政策和方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法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依法进行抗旱。
5.4三级预警响应
5.4.1工作会商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总指挥主持召开会商会议,成员参加,分析旱情,发出通知,视灾情启动抗旱预案。
5.4.2工作部署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抗旱专题会议,部署抗旱工作,根据需要确定为中度干旱,下发通知。做好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动员旱区群众抗旱。乡防办及时对旱情进行报送。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局部较重灾区调拨抗旱物资。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4.3部门联动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站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按照预案做好抗旱工作。
(1)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旱灾情消息,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抗旱工作情况;向乡党委、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
(2)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将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及时通报各村委会。
(3)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调查农作物苗情,向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生长时期,分析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农作物改种和补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
(4)水利水电服务中心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
(5)财政所、乡民政做好抗旱资金筹措、发放及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做好受灾统计。
其他有关部门做好各自相应的工作。
5.4.4协调指导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指导本乡内的抗旱工作。在水资源科学配置方面,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商,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加强灌区工程管理,及时配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的搞好调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抗旱情况。
5.4.5方案启动
当发生中度干旱时,各地、各站所要为抗旱做好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资金、电力供应等问题,组建和完善抗旱服务队,深入抗旱前线,维修机电设备、运送抗旱器材、做好后勤服务。按照抗旱水量调度方案和节水限水方案综合平衡水资源利用,在受旱区域降低10%的灌溉定额,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补充地表水,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满足灌溉。按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5.4.6宣传动员
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做好抗旱宣传工作,利用广播、微信等新闻媒体宣传和推广抗旱先进经验及做法,减轻旱灾损失,取得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法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进行依法抗旱。
5.5四级预警响应
5.5.1工作会商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对旱情进行会商,分析旱灾情。
5.5.2工作部署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掌握旱情发展趋势,了解、统计受旱情况,发布旱情通报;向乡党委、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
5.5.3部门联动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站所做好抗旱工作。各站所各负其责,做好各自相应的工作。
5.5.4协调指导
乡防办统一协调,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加强灌区工程管理,配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搞好调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抗旱情况。
5.5.5方案启动
当发生轻度干旱时,各站所要为抗旱做好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资金、电力供应等问题,要组建和完善抗旱服务队,深入抗旱前线,维修机电设备、运送抗旱器材、做好后勤服务。在受旱区域降低5%的灌溉定额,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补充地表水,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满足灌溉。
5.5.6宣传动员
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利用广播、微信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旱灾发展情况,宣传和推广抗旱先进经验及做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抗旱积极性,取得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法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进行依法抗旱。
5.6响应结束
如有有效降雨,旱情缓解,停止抗旱应急响应。
六.后期处置
6.1损失评估
抗旱工作结束后,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召集各成员进行旱灾影响及评价分析。
6.2灾民救助
灾民救助工作由乡民政,及时组织救灾赈灾。
七.保障措施
7.1资金保障
7.1.1筹资原则
抗旱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筹集。
7.1.2财政安排预算资金
财政预算要每年安排抗旱经费,用于辖区内抗旱工作。
7.1.3群众自筹
要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入抗旱。
7.1.4争取上级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援。
7.1.5审计监督
抗旱资金应当按有关规定使用,专款专用,任何站所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抗旱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7.2物资保障
确保物资到位,是解决燃眉之急、做好抗旱工作的基础。物资部门要做好救灾备荒种子、救灾化肥、救灾柴油、饲料、动物防疫等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机械动力、电力、燃料的储备等工作,配合永久性蓄、引、提灌溉工作,抗御旱灾,是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人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7.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
应急水源为全乡水库、渠道、机井、水窖等,水库、渠道、机井、水窖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
7.4应急队伍保障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抓好社会化抗旱组织体系的建设,加大抗旱服务队建设的力度。由乡武装部和派出所官兵组成抗旱救灾队伍和应急送水队伍,组织人员组成应急队伍救灾和送水,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
7.5技术保障
旱情监测、评估和抗旱技术由请上级相关单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召集。具体措施为:
(一)有水源地:一是充分发挥渠、库、塘、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抽、引、提相结合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二是农民自备的小型提水灌溉设备要想方设法、多浇多灌,迅速形成千条“白龙”下河沟、抗旱夺丰收的局面。三是乡党委、政府组建抗旱服务队集中全部设备和人力,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抗旱服务,发挥流动抗旱服务的优势。四是大力推广和示范抗旱服务新技术、新局面。因地制宜的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二)无水源地:由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力开展送水工作,保证人畜饮水安全。
7.6宣传与培训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经常利用广播、微信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节水知识,普及抗旱技术;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定期对各村委会的人员进行培训,各村委会人员再对群众进行节水知识、抗旱技术进行培训,达到人人知晓。
八.附则
1.编制、审批
本预案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编制,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2.预案修订
抗旱预案启用后,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予以修订、完善。一般情况下每3年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及时修订。修订后的抗旱预案需按原程序报批。
3.责任追究
对在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解释。
5.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审批之日起实施。
尼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指 挥 长:李 金 华(乡长) 13988721283
副指挥长:廖 学 勤(副乡长) 13988786464
成 员:刘 小 忠(副书记) 13988777021
和 志 宏(副书记) 13988774199
华 晓 娟(纪委书记) 13170796555
杨 正 明(副乡长) 13988755597
李 照(副乡长) 13988768844
那 吉(武装部长) 13988760311
熊 志 程(派出所所长) 13378871555
孙 有 志(卫生院院长) 13170799777
和 学 文(林工站站长) 13388873222
张 龙 飞(党政办副主任) 15687097607
鲁茸旺扎(新阳村总支书记) 13988741759
叶 文 清(幸福村总支书记) 13398876868
和 泽 清(汤满村总支书记) 15008863322
拉茸追玛(江东村总支书记) 18288692215
和 江 松(扶贫办) 15969518497
追格拉姆(财政所) 13988713902
打汪七林(水利水电服务中心) 13988773060
李 建 华(民政) 13988700511
白玛邓主 (新阳村主任) 13988792523
格玛七林 (幸福村主任) 18787699978
知诗尼玛(汤满村主任) 18787686885
扎史达瓦 (江东村主任) 13988767649
尼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利水电服务中心,由廖学勤兼办公室主任,打汪七林同志为成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尼西乡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二0二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