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2023年11月6日至2023年11月12日政府网站群进行无障碍适老化改造,若有异常,敬请谅解!
当前位置> 首页 >魅力香格里拉 >建制沿革
魅力香格里拉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5-06-25 20:54
来源: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5
字体:【
分享:

“太阳最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自古就是理想的“如意宝地”,原名“中甸”,藏名“结塘”,通译作“建塘”,意为“另一块坝子”,结塘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樊绰《云南志·名类》所载之“剑赕”,在较早的藏文古籍中称为“杰地”,明代以纳西语称其纳西语“主地”,意为“酋长之地”,汉译音为“中甸”,其后历代沿用。香格里拉市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市域人类活动更加频繁,西周时期已有人类定居。公元101年(汉和帝永元十三年),牦牛徼外白狼、楼簿等部17万口归附中原政权,中甸与中原地区有了交往。公元220~618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属附国地,为白狼及姐羌部落所居。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设神州,为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十三羁縻州之一。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兵占领中甸地区,设杰塘宗。公元680年,吐蕃设神川都督府,建立铁桥东城,是香格里拉最早的建城记载。1253年(元宪宗三年)属察罕章管辖,1271年(至元八年)设置茶罕章宣慰司,1276年(至元十三年),察罕章宣尉司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1293年(至元三十年)下诏令云南旦当划属宣政院辖地,封当地藏族首领达鲁花赤管辖建塘,为建塘土司制度之肇始。1406年(明永乐四年)设镇道(辖大中甸、格咱、尼西)、扬塘(辖小中甸及虎跳峡镇一部)二安抚司,隶云南都司。1499年(明弘治十三年)木氏土司占领中甸,建立香格瓦寨、大年玉瓦寨形成历史上著称的日月城(即今香格里拉市城区)。1667年(清康熙六年),被蒙古和硕特部占领,设置朵克宗,达赖喇嘛派宗官管理中甸地方,征收赋税。1727年(雍正五年)四月,设置流官州判,添设剑川州州判一员驻中甸,属鹤庆府。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裁撤州判,中甸改升为厅,改隶丽江府,1913年(民国二年),中甸奉令改厅为县,设知县,仍保留23员土官制度,先属腾越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1938年(民国三十七年)改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10日,中甸县和平解放,沿用中甸县名,同月1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丽江专区。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中甸属迪庆藏族自治州,仍由丽江专区代管。1973年,中甸由迪庆藏族自治州管辖。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12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下文正式批准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香格里拉市,以原香格里拉县的行政区域为香格里拉市的行政区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