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旅游全面提升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香格里拉市2022-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快建设文旅强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产业链条,推动香格里拉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结合香格里拉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及王宁书记调研迪庆指示批示要求,紧紧围绕“世界的香格里拉”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香格里拉市位于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一环的地理区位和世界级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类型多样的生态资源等优势,按世人心中的“香格里拉”标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文旅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世界级顶尖的旅游胜地,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开创香格里拉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香格里拉市文化旅游资源加速产业化转化,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实施文化旅游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2022—2024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文化旅游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保持稳定,与全省县市各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增总量。到2024年,力争全市游客接待总量达968.00万人次左右,年均增长12%左右;旅游综合收入达103.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左右。游客人均消费持续增长,文化和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升。
——提质量。到2024年,争取完成香巴拉公园三期、奶子河生态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个、吸氧中心5个、观景平台11个,建设提升汽车旅游营地3个、A级旅游厕所36个。
——缩差距。到2024年,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再有新突破,力争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3家。提升“1+4”个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争创“2+4”个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新增创建结达木、天生桥、高山植物园、娜姆措生态园、阳塘曲、白水台、阿布吉等一批国家3A级景区,争创1个普达措国家公园,培育虎跳峡、普达措2个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1个示范乡镇、10个精品示范村、20个美丽村庄,培育2个乡村文旅精品项目,建设提升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金江红军渡、贺龙赠送“兴盛番族”锦帐旧址3个红色文化展示场馆和景区点,包装千湖山红军长征徒步线路、阿布吉徒步线路、巴拉格宗景区徒步线路、虎跳峡高路徒步线路等精品徒步旅游线路,建设运营100家以上半山酒店、精品酒店和旅游民宿(客栈)。
三、重点任务
实施“八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景区提升工程
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等标准,加速推进传统景区提质升级,高标准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文物古迹、文化场馆、红色旅游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聚集区景区化建设。着力推进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新建景区项目、A级景区倍增项目、乡村旅游建设项目4个重大项目建设。
1.景区改造提升项目
重点推进独克宗古城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松赞林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巴拉格宗景区改造提升项目、虎跳峡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纳帕海环湖旅游服务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普达措5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公园)6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2.新建景区项目
重点推进天宝雪山·阿布吉景区、低空旅游基地、小中甸藏族古村落公园3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3.A级景区倍增项目
重点推4A级景区创建项目(迪庆霞给藏族文化旅游生态村景区、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景区、独克宗古城景区)、3A级景区创建项目及4A级景区冲刺项目(白水台、圣域天香、松林藏香)3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4.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2个示范乡镇建设项目、1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20个美丽村寨建设项目。详见附表。
(二)酒店配套工程
一是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和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标准酒店、半山酒店、旅游民宿项目,力争3年内改造提升或建成运营半山酒店3个,新建旅游民宿10个。二是积极统筹利用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资金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按照每万人设置60个隔离床位的标准,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隔离酒店、闭环健康监测酒店项目,加强标准化集中隔离酒店各项管理制度的培训,熟悉隔离酒店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确保有疫情时,接得住、用得上、战得胜。详见附表。
(三)文旅融合工程
依托“三江并流”、茶马古道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加快推进3个重大项目、6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持续深入开展文物调查研究、抢救挖掘工作,竭力、尽早保护濒危文物,充实文物项目储备。积极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申报、安全等工作,配合做好国家长征公园规划建设,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单位综合保护力度。充实完善各级各类文物信息数据档案,深入挖掘各级各类文物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教育、经济等方面多重价值,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行活化传承利用,努力发挥文物在教育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及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强化非遗调查挖掘力度,深化濒危项目保护传承。加强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逐级申报保护工作,充实完善基础信息数据档案,逐步健全四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持续加大非遗宣传展示力度、范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保护氛围,竭力打造非遗区域公共文化品牌。探索非遗活态化传承利用模式,赋能旅游发展,创建文旅新业态产品,盘活融合非遗、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带动乡振兴。
3.扶持地域文化品牌。结合香格里拉特殊区位、特殊资源、特殊定位、特殊市场、特殊路径,依托香格里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扶持创建一批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然和人文品牌景观。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扶持打造一批非遗歌舞乐品牌活动,打造一批集观光、了解、体验、销售于一体的非遗品牌展示场馆;探索创建非遗技艺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民俗风情博物馆、藏餐博物馆、东巴文化博物馆等区域公共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承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
(四)旅游业态创新工程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原则,积极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科技、互联网平台等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以景区景点、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酒店、旅行社以及自驾、徒步、摄影、研学等俱乐部、社团为主体,积极开发微旅游、微度假、小团游、自驾游、康体健身游等新业态新产品以及主题旅游线路产品。重点推进2个重大项目、3个子项目建设。包括:文旅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后山小集镇项目)、特色新业态建设项目(白地农文旅融合旅游综合体项目及主题线路产品打造。
(五)旅游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培育一批旅游精特优新企业。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营销等模式,全面整合香格里拉市旅行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旅行社平台公司。聚焦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度假康养、户外运动、研学旅行以及品牌酒店、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主题娱乐等领域,完善扶持政策,精准招商,培育一批旅游精特优新企业,并积极推进涉旅企业个体转小微、小微转规上、规上转股份。力争到2024年底培育旅游精特优新企业5家,详见附表。
(六)旅游价值链延伸工程
摒弃门票经济模式,鼓励各地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重点从吃、住、购、娱等方面发力,开发沉浸式演艺、非遗展示、赛事活动等产品,配套高端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增加美食、手工艺、酒吧、演艺等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收入,推动文化和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更好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主要建设项目及推进工作包括:打造“香格里拉的味道”、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详见附表。
(七)智慧旅游及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牢固树立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围绕按一流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总体要求,结合香格里拉市道路交通建设布局、旅游景区景点分布特点以及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因素,快速推进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智慧旅游服务设施1个重大项目建设。
(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虎中线美丽公路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1+100全域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徒步线路建设项目、自驾车+露营营地建设项目、应急救援点建设项目7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九)实施文化旅游整体宣传工程
1.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以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为统筹引领,发挥香格里拉现有的“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茶马古道”等品牌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视疫情情况持续推动藏历新年、香格里拉赛马节等民族文化节庆精品,培育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巴拉格宗音乐节等特色文化节庆精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事件营销、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节庆营销、影视推广和代理销售,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升世界的“香格里拉”知名度。
2.拓展重点客源市场。加大航线目的地,待高铁通车以后,在高铁沿线城市营销,策划跟着高铁来香格里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包机旅游、专列旅游。依托香格里拉高山峡谷,加大徒步、自驾、摄影等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区域对接合作力度,共建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拓省内、上海、广州及全国各地和客源的市场,全方位、深层次推介旅游产品。主要建设项目及推进工作包括:制作一部引人入胜的旅游宣传片、讲好一个香格里拉故事、打造一批网红达人,制作一部电影、制作一部电视剧,详见附表。
(十)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建设工程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持续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文化旅游管理、创意策划、宣传营销、项目开发、酒店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
2.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一批高素质旅游职业技能人才,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旅游教育资源开展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名导游、名服务员、名厨师、名手工艺人。
3.抓好文旅人才培训工作。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组织推荐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乡村旅游人才参加国家、省专题培训班。每年举办文化旅游重点企业、乡村旅游带头人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00人次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三年提升计划实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任务如期实现。分年度制定全域旅游行动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是直接责任主体,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从香格里拉实际出发,着力完善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二)健全政策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推动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配套一定比例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并形成逐年增长机制。
(三)严格考核监督。建立健全督查和考核机制,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市综合考核和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按年度建立工作清单,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媒体、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开展文化旅游三年提升计划的宣传工作,围绕目标任务、重点举措、政策激励等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出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