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格里拉市1-6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保持稳中求进,着力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努力抓好高原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小幅增长。2018年全市1-6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4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6861万元,林业产值3689万元,牧业产值10124万元,渔业产值33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94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6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其中农业增加值4737万元,林业增加值2948万元,牧业增加值5644万元,渔业增加值24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19万元。
(二)粮食作物面积产量双双下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培训、科技普及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有效带动粮食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粮食生产呈现播种面积有所波动,单产提高,品种结构变化不大的特点。据统计,2018年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416公顷,同比增加7公顷,增长0.11%。夏收粮食播种面积5326公顷,同比减少105公顷,下降1.93%,产量达24941吨,同比减产359吨,下降1.42%;单产达312公斤,同比增产1公斤,增长0.32%。其中谷物播种面积4506公顷,同比减少89公顷,下降1.94%,产量21501吨,同比减产301吨,下降1.38%;豆类播种面积478公顷,同比减少3公顷,下降0.62%,产量1465吨,同比减产8吨,下降0.54%;薯类播种面积342公顷,同比减少13公顷,下降3.66%,产量1975公顷,同比减产50吨,下降2.47%。
(三)经济作物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8年以来,各乡镇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农民种植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蔬菜、食用菌及药材,本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则,为当地农民开拓出一条致富的新途径。1-6月,我市蔬菜种植面积223公顷,同比增加66公顷,增长42.04%,产量4403吨,同比增产1246吨,增长39.47%。中草药材播种面积324公顷,同比增加46公顷,增长16.55%。
(四)畜牧业发展良好,支柱地位凸显。近年以来,香格里拉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狠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畜牧科技服务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等措施,克服了环境资源制约突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艰巨等系列困难,全市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态势,成为全市农林牧渔业中的主导产业。2018年1-6月我市期末生猪存栏227127头,同比下降0.1%,牛存栏125249头,同比增长2.65,羊存栏74351只,同比增长3.27%。出栏生猪63232头,同比减少0.92%;出栏牛8991头,同比增长5.99%;出栏羊15393只,同比下降3.05%;出栏家禽237659只,同比增长2.62%;肉类总产量6987吨,同比增长0.53%;奶类产量4462吨,同比增长5.43%;禽蛋产量268吨,同比增长21.27%。
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8年1-6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形势,但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调整任务艰巨,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我市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对农业现代化技术掌握不够,农业科技实际运用不广,农业生产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耕种为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小规模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存在摩擦,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综合效率,农业物质的投入存在“水多、化肥多、农药多”的突出问题。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资源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一是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优质耕地资源基础比较薄弱,耕地的土地生产率较低。二是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与清洁水资源保障程度日益下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种粮效益低,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长期以来,种粮效益偏低,加上近年来农资和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上涨,种粮成本节节攀升,种粮效益更加低下。一方面导致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核桃、板栗、野生菌等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总量还小,多数产品为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比较低。
(四)畜牧业发展仍以散养方式占主导地位,养殖技术水平低、养殖成本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全市上下要认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为确保我市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设施化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有影响力农产品品牌。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构建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集散地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建设。
(四)加大农业保护政策的力度。加大投入,加强农业保护,认真落实各项补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产出水平和质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