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

索引号
015286814B/202500505
文  号
来 源
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
公开日期
2025-04-03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关于香格里拉市纳赤河中上游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5-04-03 15:52     浏览次数:279    站群推送   
字体:[ ]
打印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关于香格里拉市纳赤河中上游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香格里拉市纳赤河中上游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3-2025年410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87-8224160

联系人:*艳

通讯地址:香格里拉市东城区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

  编:674499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评

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香格里拉市纳赤河中上游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

香格里拉市纳帕海流域综合保护治理项目推进指挥部

云南小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及规模: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生态护坡3350m、河道基底修复131400m³)、

河道水质净化工程(生态拦截沟6478m、水下森林净化群落52070㎡、拦沙坝9座、截污管网3641m)、水土保持工程(河岸基底修复131400㎡,河岸生态隔离带154000㎡)、巡护管护工程(巡护道38676.08㎡、观测点6处、巡护桥1086㎡、管护站点2处、隔离防护栏7261m)、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功能性照明设施、环卫设施、标识系统、给水设施)、土建工程(土石方开挖454630m³、土方石回填110046m³)。项目总投资44089.6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9.5万元。

一、施工期

1、废气

①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②项目区物料堆放要规整并适当遮蔽和覆盖,施工中土方挖掘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等扬尘较多的工序应尽量选择在无大风的天气进行,原材料堆放处固定设置,并采取防尘网等措施。混凝土搅拌系统上料时轻拿轻放,加料过程产生的扬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③分段进行施工,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夜间不施工,临近居民点的施工场地现场设置2.5m高的围挡,减小施工过程中扬尘的产生量;④晴天每天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洒水降尘采用洒水降尘软管,有效降低扬尘产生;⑤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⑥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泼洒,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⑦采取限速、限载和加强汽车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产生。选用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及车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避免机械废气过量排量;⑧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粉状物料采用土工布遮盖,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⑨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施工期环保管理人员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诉和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

2、废水

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池(1个,5m3),施工废水处理后洒水降尘;临时堆场南侧设置1个容积20m3的淋滤水收集池,收集后部分回喷部分洒水降尘;施工期租用附近民房作为生活办公设施,生活污水依托租用居民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废,进行集中处置,不乱堆乱倒,做到文明施工,避免将泥渣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③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④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⑤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⑥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四周设置挡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到附近水体中;施工材料中如化学建材等不得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加设土工布围挡,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周边水体。⑦施工场地散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⑧分段、分期进行施工,治理一段恢复一段,通过对河流进行引流的方式,即治理左岸时,河流引至右岸,避让河道施工段。⑨导流围堰建设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高度必须高于该河段1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的导流流量也必须保证高于该河段的来流量,避免河水溢过围堰进入正在施工的河床和相应附属工程施工区域内,造成对工程区地表的冲刷,废水外溢,影响下游河道的水质。⑩项目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不外排。施工期跨越雨季,因此施工场地不可避免的会遭遇雨水的冲刷,暴雨后地表径流含有大量泥沙。项目将降雨径流通过临时排水沟引入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

3、噪声

从声源上控制:尽量使用性能好、低噪声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的工艺禁止切割机、电锯、装载机等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以降低噪声源强合理布局施工机械设备;缩短施工期限,尽量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安排作业时序,禁止午间12:0014:00及夜间22:00~次日6:00作业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

4、固废

项目开挖表土全部用于回填土使用,开挖土石方部分用于回填使用,围堰填筑土待围堰拆除后作为土堤填筑。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可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至行业主管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淤泥进行临时中转和干化后用于植草植树,回用不完部分及时运走外运淤泥及时送往政府建设的吉努谷弃渣场处置。项目河道开挖和清理时会产生杂草、树枝、树根等固体废物,由施工人员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生活垃圾定期运至附近建塘镇生活垃圾收集点与建塘镇生活垃圾一同处置,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有关部门及工程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工程区的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②严格落实柴油的管理制度,做好防治溢油事故的工作,柴油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做好严格防护,储存在施工场地应设置专门的房间,防渗、设围堰、加锁,由专人管理,并设置吸油材料。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检查要求落实各项安全与防污染措施;作业过程中强化现场值班检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跑油、漏油防止水域污染。③施工区配置围油栏、吸油材料等。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应有专门人员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应设有专业的应急人员,熟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确保设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发挥作用。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建立环境风险应急防范体系,做好应急预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对河流的影响。

6、生态影响

1施工管理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施工前,严格选择施工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尽量避让草甸和灌丛并优化布置,减少占地。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禁止任意砍伐施工区周边人工栽种的乔木以作施工使用。加强生产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植被、植物保护采取以下措施:①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及时用于植被恢复,减少生物量损失;对于基底清淤过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及时填平修复。②施工期应加强管理,须严格控制占地红线,严禁工作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③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日常管理,加强排水系统的管理,防止径流对其冲刷和侵蚀,确保水保措施完好运行,减少水土流失。④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标志牌、法律宣传等措施进行宣传,严禁滥砍滥伐。

2占地优化措施

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复核勘测设计成果,尽量优化选址选线及工程布置方案,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减轻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3生态恢复

项目本身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子工程中的河道生态缓冲带、水下森林净化群落等有利于植被恢复,施工末期要确保栽种的植被群落数量、成活率等满足有关要求,发现河道生态缓冲带、水下森林净化群落植株死亡时,及时补种,及时修复,确保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4)陆栖脊椎动物保护措施:①严格划定施工范围,禁止施工扩大进入划定以外的区域,除征占区域外,减少不必要的植被破坏。②工程的建设期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③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道路,避免对动物生境造成更大的破坏。④施工作业中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⑤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植被保护和景观维持。⑥禁止弃土渣乱堆乱弃,避免雨天施工,减小水土流失。⑦处理好施工“三废”,禁止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以免对动物生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5)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涉水工程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以减轻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②施工围堰过程中产生的基坑涌水,用泵抽排至临时沉淀池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后施工用水及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减少泥沙排放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③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理,使鱼类资源不要受到严重的人为影响。

6)施工结束生态恢复措施

项目施工结束后,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对于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生产区进行表土覆盖、播种草籽等植被恢复措施;所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植物种类主要以适应性强的当地树(草)种、优良的禾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在物种选择上,首选适生的乡土树种。同时考虑景观绿化效果,因此选择撒播种草,本方案根据项目区所在地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确定适用于本项目的水土保持草种为草本:冷地早熟禾。种植后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生长为主。

二、运行期

1、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项目完工后对河流环境的管理工作,未经处理的废水不得排入河道,以防止毒害水生生物和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要定时打捞水面垃圾,减少河流本身的内源污染。(2)合理利用河道沿线的土地资源,保护好河道沿线植被,减少土木工程、土壤裸露等所流失的水土和营养。(3)选择适宜的河道生态绿化植物,加强种间和种内不同生态型和变种的选择和筛选,促进栽培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河道、景观绿化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建设。

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河道维护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和河道拦污垃圾应根据垃圾性质分类收集,及时清运至运至附近建塘镇生活垃圾收集点与建塘镇生活垃圾一同处置,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不在项目区内堆存

 

 


主办: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 承办: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新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887-8222511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